爱乐思—关爱百姓健康,追求品质生活

小儿麻痹后遗症基本知识

发布日期:2015-07-16 来源:爱乐思医疗康复 点击:137次

  在我国的肢体残疾者中,相当一部份是由于患了小儿麻痹症后遗留残疾,叫做小儿麻痹后遗症。根据1987年普查推算,我国约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83万人。自从198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的康复计划后,到1995年底,全国已有 50万有,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接受了矫治手术,改善了功能。其中广东省在计划期间,就完成了二万多例的“儿一麻"矫治手术。

 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,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,儿麻后遗症患者也逐年减少。尽管如此,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儿麻后遗症患者有待矫治和康复,因此,在“九五”期间,继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肢体残疾者进行矫治康复,仍然是一项重大的任务。

  1、什么叫小儿麻痹症

  小儿麻痹症,简称儿麻,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见于婴幼儿,85%在6个月——3岁之间发病,成年人比较少见。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,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,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,所以又叫脊髓灰质炎,表现为肌肉瘫痪,运动功能障碍,而感觉正常。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、脑膜等种经组织,但智力不会受到影响。根据有没有肌肉瘫痪可以将儿麻分为瘫痪型和非瘫痪型。非瘫痪型在急性期过后症状完全消失,不留任何后遗症。瘫痪型一般要经过以下3个发展阶段。

  (1)急性期:从接触感染到出现肢体瘫痪,平均17天。又分为潜伏期7天,瘫痪前期5天,瘫痪期5天。

  (2)恢复期:急性期后,体温正常,一般症状消失,肌肉瘫痪不再发展并开始恢复,这种恢复在头6月内速度较快,6个月后逐渐缓慢,发病2年后进入后遗症期。

  (3)后遗症期: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已经停止,但儿麻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将继续发展,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,畸形会日趋明显和加重。

  2、儿麻引起的瘫痪有以下一些特点:

  (1)患儿出生时正常,病发生在6个月以后,先发热,有时伴有腹泻,然后出现肌肉瘫痪。热退后肌肉瘫痪不再加重,并开始好转。

  (2)肌肉瘫痪可以发生于全身各处肌肉,但以下肢肌肉最常见,而且一般是单侧下肢。

  (3)肌肉瘫痪为软瘫,即被动活动肢体时感觉松软,没有抵抗。瘫痪多为部分性和不对称性,完全性和对称性瘫很少见。

  (4)病程长的患者,瘫痪肢体出现萎缩,肢体缩短,而健侧肢体显得更加强壮。患侧肢体正常反射减弱或消失,没有病理反射。

  (5)患者智力正常。感觉正常。大小便控制正常。

加爱乐思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
微信号:analepsiskf

·国内康复医疗示范基地·足踝康复研究中心
·康复师培训的摇篮·江苏省社区康复示范中心

32